據統計,目前我國各類規模展會已超過2000多個,占全球展會總數的三分之一強。即便在有”展覽王國”之稱的德國,全年展覽會的數量也不曾超過 200個。但我國僅各種各樣的服裝展會就有將近300個之多,不免讓人昨舌。 1997年前,全國只有北京.上海、大連,深圳四個服裝專業展,在之后短短的幾年里敗據牌加工交易會服裝展,與另兩個展會合并后移師上海而成功舉辦了八屬的“中國國際高級成衣展”也于2005年偃旗息鼓暫停一年...許多 人驚呼,中國服裝展會業在經歷了一個全面崛起,高速發展的“大躍進”時代后.已遭遇了發展瓶頸,面臨重新“洗牌”。
其實這些現象,完全可以看作是展會競爭白熱化必然導致的資源分流。后配額時代不穩定因素的出現以及對外貿易壁壘的不斷增加,給中國服裝產業帶來了巨大的震蕩,其余波也必然對為之服務的會展業造成沖擊,于是乎一部分運作主體.機制,體制不符合國際會展業內在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年間內,全國服裝展會已超過了200個. 除拉薩和西寧外,各省會城市都有服裝展會,以致“有服裝產業集群處。便有服裝展會。但數量多未必就代表質量高。
從目前國內某些服裝展會的成效來看.參展商及相關人士的反響不盡如人意.甚至有一些服裝企業產生了反感甚至畏懼參展的抵觸心理。服裝生產企業們紛紛抱怨,現在只要有點經濟實力或服裝展,必將面臨整改或難以為繼。目前我國的服裝展會設計走的是以量取勝的路線,反觀美國和德國這兩大服裝展會 “巨鱷”所在國,僅僅分別依靠-一個拉斯維加斯國際服裝服飾展會(MAGIC TRADE SHOW)和杜塞爾多夫國際服裝博覽會(CPD) 。就支撐起了- -片天下。這一鮮明對比,足以讓我們的服裝展會經營者們深刻反思。